孩子的擺爛,從很多家長經常做的這件事開始!
- 上傳者:admin
- 日期:2023-06-15
- 瀏覽次數:0次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成績不理想,說他是學習態度不好;寫作業磨蹭,說他是學習態度不好;好習慣養不成,說他是學習態度不好。
但孩子的學習態度真的有問題嗎?其實家長能夠看到的是行為、是結果,而行為等于意愿加能力,但很多家長沒有去想能力原因,只覺得學習態度不好。
事實上,家長所謂的態度問題,其實更多的是能力原因。硬說態度問題,孩子真的就會開始擺爛。那為什么家長的歸因會錯?所謂的態度問題又要如何解決?
完成作業需要的能力
拿寫作業這事來說,很多家長會覺得那些題并不難,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那些題孩子都會做,能力肯定沒有問題。但結果作業還是沒完成,那肯定是態度問題。
那這樣的歸因錯在哪里呢?就錯在家長認為會做題等于完成作業的能力。真正能完成作業的能力,可不僅僅是會做題那么簡單。
想要完成作業,孩子需要知道有哪些作業。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少的,但也有孩子放學后說不記得作業是什么,然后讓家長去問題同學、老師。
然后,孩子需要知道自己完成這些作業需要多少時間,也就是要有比較準確的時間觀念。時間觀念的問題就比較多了,尤其是比較小的孩子可能一點時間觀念也沒有。
然后就是安排時間,孩子要知道自己能支配的時間有多少,如何把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能夠完成作業、還能夠做到勞逸結合。到這一步,可能很少有孩子能夠做到。
就算安排好了,孩子也不一定就能夠完成作業,他還需要有比較強的執行力、自控力、專注力。所以想要孩子自己完成作業,背后是需要很多能力支撐的。
但很多家長都沒有培養過孩子的這些能力,所以孩子寫作業磨蹭、作業完不成,其實是很正常的結果。更不用說很多家長還想要的主動、高效,那樣更難。
別給意愿貼負面標簽
當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貼意愿、態度上的負面標簽,這無異于殺人誅心。本來孩子不是態度問題,而這樣說多了,孩子真的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孩子無法證明,他也想辯解說自己不是不想做,但行為結果擺在那里,他的任何辯解、說的任何話都沒有說服力。
時間久了,孩子就放棄辯解了,就變成了“你說的都對,我就是懶,就是不想做,就是不喜歡學習,就是態度不好”,然后就開始擺爛了。
其實所有孩子的擺爛,除了學習這件事情本身讓他覺得難,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家長的落井下石,不僅沒有幫助他,反而給他踩上幾腳。
那家長要做的是什么呢?家長要先認識到孩子是因為能力不足,然后不要去打壓他的意愿,而是要去培養他相應的能力。
培養能力不是說教。很多家長就喜歡說教、給孩子講利弊,軟的不行就來硬的,還是不行就再來個情感綁架,說自己多么不容易、為你付出了什么什么。
家長這樣說完,自己一時舒服了,而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煩、是反感。更大的問題在于,家長只給了孩子問題和焦慮,而沒有給他方法。
刻意練習加復盤反思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教了,孩子也聽會了,他就應該會做了。但事實是從知道到做到,中間還有一道非常大的鴻溝。而跨過這道鴻溝的橋梁,就是刻意練習加反思。
什么叫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有目標、有反饋、有調整的。想要孩子能夠自己完成作業,家長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試著去自己安排時間。
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教練。家長要做的是客觀地記錄,然后讓孩子看到真實的過程,看到自己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做了多長時間。
在練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及時地給孩子積極正向的反饋,要告訴他哪里做得不錯,并給予肯定和鼓勵,給他繼續練習的勇氣和自信心。
然后,家長要基于前面做好的客觀的記錄,每天帶著孩子復盤反思,復盤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做得怎么樣,思考明天可以如何調整。
在這個過程中,從結果來看,孩子一定是失敗多于成功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讓孩子不害怕失敗。其實失敗本身并不可怕,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的是失敗帶來的后果。
那如何讓孩子不害怕呢?就是家長不要害怕失敗,要接納失敗。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做得不好就去指責、挖苦、諷刺、甚至打罵他,不要給他這種厭惡的感受就可以了。
孩子寫作業磨蹭,很多家長會說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而事實上,孩子更多的是能力問題。只是家長弄錯了完成作業的能力,覺得孩子沒有能力問題。
完成作業需要的能力,不僅僅是會做題這么簡單,更多的是如何安排時間。如果家長硬說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時間久了,真的就會變成學習態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