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同“小馬過河”,學而思只是種選擇!
- 上傳者:admin
- 日期:2020-03-21
- 瀏覽次數:0次
近期在朋友圈、論壇看到了一些認為上學而思對于家長和孩子都痛苦不堪的文章,看完之后感覺這些文章的作者真的有點片面,曾經我也以為上課外班會很痛苦,曾經我也向往讓孩子無憂無慮,每天除了學校學習外,一點也不碰觸課外學習,尤其是語數英這些科目。
可是當孩子真的長大了,上學了,我發現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樣子。
記得三年前一次機緣巧合下孩子走進了學而思的課堂,課堂里沒有老師枯燥的講解,沒有嚴厲的訓斥;相反,是有趣的動畫故事,是溫柔可親的老師在帶著孩子們通過做游戲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孩子瞬間愛上了這個課堂,回家不是我問孩子是否報班,而是孩子問我是否可以繼續去學習。
作為家長,我當然高興孩子喜歡學習,所以我們在那年春季正式走進了學而思的課堂。
三年來我一直陪在孩子身邊,陪他一起上課,他每天都笑著期盼著去上課,在課堂里也是快樂的,他的同學們也都是快樂的。
我曾經也以為學習會很痛苦,但是這里沒有那些文章里所說的孩子們苦不堪言,家長們痛苦無奈。
課堂里甚至經常是歡聲笑語不斷,孩子們是那么自信的回答老師問題,那么認真的和老師探討解題方法。在這里老師和孩子好像朋友一樣,開玩笑,打打鬧鬧,沒有平時學校里那種師生拘束,家長和老師也可以暢談孩子的優缺點,互相探討教育上的經驗教訓,大家感覺好像是一家人一樣,沒有壓力,沒有痛苦,只需要放松,快樂的學習就好。
家長們開玩笑說:“如果當初我們上學的時候也有學而思,自己一定比現在學的還好。”
說這些并不是要夸學而思有多好,只是因為我的孩子一直在這里學習,我只是在陳述我的經歷。
數學、英語,語文都只是一個學科而已,就好像唱歌、跳舞、畫畫一樣。學而思也和那些少年宮、舞蹈學校、音樂學校一樣,只是學校,只是機構而已,真的沒必要對它深惡痛絕,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是不殺不快。
作為家長我覺得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應該去嘗試每一種可以讓孩子進步的方式,適合就繼續,不適合就再尋找。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個“小馬過河”的故事一樣,要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么是最適合自己孩子的。
不適合別的孩子的不一定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教育,我個人覺得提前教孩子一些知識不代表拔苗助長,甚至有的學科越早越好。數學不一定非要等一年級才去學1+1,英語也不一定非要等一年級才開始學ABC,只要孩子可以接受,可以明白,一年級告訴他乘除法是什么又何妨?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愛學習,我曾經在學而思的一個公開課上看到學校里一個被老師認為學習不好的孩子積極的回答老師問題,侃侃而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所有的同學家長都感到驚訝。
我想那個孩子只是缺少了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只是缺少了一個適合他學習的平臺,我想,如果給他一個合適的他的班級學習,他說不定真的會學的很好。
但是也有可能真的有孩子不喜歡學數學,不喜歡學英語,而只是因為家長強迫才來的。從最開始他就不快樂,所以孩子痛苦,家長也痛苦。還有的孩子不想學語數英,家長也覺得不需要學,但是又怕別的孩子出去學完超過自己孩子,于是就痛斥那些去學習的孩子,痛斥那些教孩子的機構。
這種人是最可怕的,自己不學本無所謂,但是影響別的孩子學就大大不應該了,老話早就說過“要想人前顯貴,學會背后受罪”,哪兒有既不想努力,又想顯貴的道理,自己不努力得不到,別人得到就眼紅打壓,這樣豈不是很可笑。
還是那句話,孩子都是最好的,只是閃光點不同,家長與其在那邊怨天尤人,指天罵地,不如踏踏實實的坐下來和孩子一起探討,如果適合學習語數英,那就踏踏實實努力學,如果不適合,就去尋找可以釋放自己孩子閃光點的那片天空。
孩子沒錯,機構也沒錯。
孩子作為家長的我們,只需要默默地陪在孩子身邊,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正確的建議,看他們慢慢長大,相信并堅信自己的一定會有很好的未來。不要慌張不要盲從,相信自己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