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青少年的良好習慣
- 上傳者:admin
- 日期:2019-07-11
- 瀏覽次數:0次
陜西大正教育學校張老師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事實正是如此,青少年習慣的養成主要在家里,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青少年的各種良好習慣。
陶行知先生認為,各種知識和技能學習最好在生活中進行,習慣培養更應該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寫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
德國哲學家康德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養成了嚴謹的生活習慣。據說,他每天散步要經過鎮上的噴泉,而每次他經過噴泉的時候,時間肯定指向上午七點。這種有條不紊的作風正是哲學家嚴密思維的根源。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一個人的成功起著積極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青少年習慣形成的搖籃,青少年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個學生叫陽陽,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陽陽從小就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對陽陽非常寵愛。他們對陽陽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當陽陽進入中學時,還不會獨自洗衣服,洗澡。陽陽在生活中根本就沒有學到良好的自理習慣!這時候,陽陽的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把陽陽接到家中,對陽陽進行生活習慣的訓練。
由此可見,生活即教育,陜西大正教育學校的張老師認為,父母應該積極為青少年創造適宜的家庭環境,同時,父母應當經常在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面給青少年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表現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為和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經常這樣以身作則,這種長期熏陶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養,通過日積月累,讓青少年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